回家

 扬州城,分为旧城和新城。

 旧城建于元末至正十七年,相当于宋大城的西南角,开辟有五座城门,大东门为海宁门,西门为通泗门,南门为安江门,北门为镇淮门,以及还有个小东门。

 由于扬州旧城范围狭小,明代扬州商业繁荣后,在其东侧至运河间形成大片繁盛的商业区。

 嘉靖三十五年修筑新城,自此,扬州形成新旧二城并列的格局。

 新城为盐商居住区,街巷弯曲不规则。

 旧城为乡绅居住区,街巷平直方整,包括南门街、仁丰里、小东门街等,多为安静的住宅区,商业则远不及新城繁盛。

 旧城南门街上,豪宅云集,粉墙环护,柳树周垂,隔着几十丈就有一座朱红府门。

 徐煌骑着高头大马,打量着四周的环境,凭借记忆寻找家门。

 终于在一片树荫之下,他策马停在了一处大门前,抬头看去,朱红大门上写着‘徐宅’两个鎏金大字。

 就是这里了!

 一个守门的家丁瞧见了,满面笑容地迎了上来:“二爷和小少爷回来啦!”

 说完,他转头跑进院内,邀功地连声喊道:“二爷回来了!二爷回来了!”

 徐煌几人下了马,将缰绳递给迎接的家丁,步入府内。

 一路往里,内中门楼林立,游廊回环,甬路相衔,山石点缀,赫然是一座江南园林式的府第。

 宽阔的前院中,不时有背着武器的家丁走来,笑着跟徐煌打招呼:“呦,是二爷回来了!”

 这些家丁身穿甲胄,身材高大精悍,俨然是军中甲士。

 这些便是明末将官的家丁,徐家近几代世袭扬州卫指挥佥事,再往上还出过指挥使,淮扬兵备等人物,府中常年豢养着一群能打能杀的家丁。

 在明末,家丁是一个武将的资本,冲阵杀敌,守家护院全靠他们。

 徐煌印象中,徐府的家丁人数不多,只有百余人,多了也养不起。

 这些家丁每月需要银饷一两三钱五分,再加本色米五斗,且兵器盔甲马匹等物都是家主出钱。

 这养兵费用,一年下来也不是笔小数目。

 徐煌笑着与家丁们打招呼,这时里花厅那传来妇人欢喜的声音:“是煌儿回来了?”

 接着便见一个身穿丝绸的妇人从厅内迎了出来,正是徐煌在这个世界的母亲张氏。

 张氏年约五十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不见一丝白发,脸上的皱纹也只有浅浅的几道,气色很好。

 徐煌走上前去,叫道:“娘亲。”

 张氏笑道:“过年都不回家,可是千户所军务繁忙?”

 徐煌应了声:“是有点忙。”

 张氏将徐煌拉到一旁,悄声道:“待会见了你父亲,可不许顶嘴,他近日火气很大,你让着点他。”

 火气大?看来自己得罪上官的事,已经传到家中了。

 徐煌微笑道:“娘,你放心,儿子知道分寸。”

 正说着话,厅内忽然传来一道威严十足的声音:“年纸都不回来烧,你是不想进这家门吗?”

 徐煌转过脸去,却见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男人站在那里,也不知什么时候来的。

 这人身材高大,足有一米八,五官端正,下颌留着半尺长须,身着褐色长袍,看起来颇为威武。

 “父亲大人!”徐煌行礼道。

 板着脸目视了一阵徐煌,徐应防背着手,向后院走去,只留下一句话:“随我来祠堂。”

 ......

 徐家祠堂内,摆着密密麻麻的灵位,下方放了一块以供跪地祭拜的茅草垫子。

 徐煌望着一块块牌位上的字,没有发现徐达的名讳,都是一些陌生的徐氏前人,唯一熟悉的名字是兄长徐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