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与大米饭

 咕咕咕。

 陈璇胃里再次搅动出一组三连音。

 顿时有点不好意思。

 李安从身后变出一份盒饭递到了陈璇眼前。

 陈璇诧异道:“这不是晚上的盒饭吗,你没吃?”

 “我上台前不吃东西,”李安说着又把手中的饭盒凑近了陈璇一点,“到你还早,吃点垫垫吧,不是说饱吹饿唱吗。”

 陈璇也没客气接过说了声谢谢,接着拆开包装就吃了起来。

 她没吃晚饭的原因是中午吃太多的菜,按照她平时的习惯今天不用再吃东西了,顶多晚上再吃点水果就可以了。

 结果现在还不到八点肚子自己就叫了起来。

 陈璇这边吃着李安的注意力已经放到了舞台上。

 从入职到今天,他还从来没有听过林鹏飞完整的演奏一首作品。

 当下也是好奇对方会如何处理这首莫什科夫斯基的练习曲。

 Op72.no2。

 作为继克莱门蒂、车尔尼、克拉默等人的大量练习曲后被广使用的另一部优秀练习曲。

 莫什科夫斯基钢琴技巧练习曲op.72的作品风格鲜明有特点,和声织体语言丰富,横向的旋律线条流动性强。

 由于鲜明的音乐形象已经近乎于音乐会练习曲。

 其中第二首在技术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想弹好,在艺术上也要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

 现场掌声落下,林鹏飞坐到钢琴前调来回搓了搓手掌,随后双手分开做好手位。

 一个呼吸间左手跑动了起来,右手在左手第二组三连音启动那一刻平稳落下一组和弦。

 平稳意味着扎实,扎实意味着明亮。

 在作品开头标识有‘光辉的快板’这一演奏提示之下,林鹏飞开头的第一句演奏可以打八十分。

 美中不足的是速度。

 在左手为大量快速三连音跑动,右手以和弦演奏为主的的练习曲中,曲目演奏速度往往是由右手第一组和弦演奏的长度而决定的。

 排除钢琴业余爱好者和琴童,对于受过专业学习的钢琴弹奏者而言,如果右手第一组和弦演奏的时值略长,那么就意味着演奏者在落指之前就已经在心里决定了该遍用相对较慢的速度演奏。

 就如此刻的林鹏飞。

 在第一组右手和弦定速之后,林鹏飞接下来左手全程都在这一速度上做三连音跑动。

 直至整首作品结束,他的演奏速度都没有变化过。

 尽管这也是一种驾驭能力的表现,但终究是为了求稳没有达到作曲家要求的速度。

 在李安听来,如果让林鹏飞在刚才的速度基础上再加15拍,对方的左手是不是还能完成干净清晰地大面积跑动,双手交替部分是否还能紧凑。

 诸如此类的问题他可以提出许多,因为提速势必牵扯到手型的控制和手臂手腕间的相互协调等等问题。

 弹钢琴本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运动。

 当然,音乐并不只有速度,但是那些鼓吹音乐内在情感表达大于一切的人永远都假装看不见——

 速度是一把生在演奏者头顶的精确卡尺,从一开始就丈量着演奏者们的能力上限。

 或许林鹏飞是为了求稳,或许是这首曲目他没有深入的练习过。

 毕竟在场所有人都看得见,林鹏飞没有背谱演奏。

 李安没有妄下结论的习惯,只是从一个受过专业学习的钢琴教师角度作了一番分析。

 听过林鹏飞的练习曲之后,他有些期待林鹏飞的下一首作品。

 老实讲普罗科菲耶夫的这首作品他只自己练习过,没有和哪位老师上过课,而林鹏飞至少出国呆了几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