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理解,秦勇的顾虑

 一段长达六分半的长笛排练视频发来。

 李安带上耳机认真的听了一遍。

 相比昨天而言,今天的排练成果是有明显进步的。

 尽管伴奏声部依然有待加强,但整个旋律声部明显要清晰许多。

 可接下来的一番交流之后,他发现陈璇可能还停留在点想当然的状态中。

 陈璇认为接下来只用按照这种进度集体合排下去就好。

 李安心里则对此持不同看法,他认为眼下非常有必要把各个声部拉出来分别单练。

 如果按照这种集体合拍的方式进行下去,他预计不出三天排练进度就会停滞不前。

 和排练钢琴重奏的的道理一样,完善每个声部是成功合作的必要前提。

 这个道理放在任何排练语境下都是雷打不动的铁律。

 对于陈璇的心里活动李安明白,对方也不会不清楚上面这点。

 陈璇曾说过自己在校时做过两年学生交响乐团的长笛首席。

 所以必然掌握着大量的管乐排练经验,于是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先入为主的心理——我的方法一定的是ok的。

 人之常情,他能理解。

 可在这个过程理对方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

 起点不同。

 陈璇没有意识到自己从开始的起点就太高了。

 眼下的排练和对方在大学时的排练是两码事。

 几个还停留在考级阶段的琴童怎么能和她们那群从千军万马中杀出的高等艺术生相比。

 99%的琴童是不具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对此他想提出建议,建议陈璇先把几个伴奏声部拉出来单练。

 因为昨天他关注的几个伴奏声部在今天的视频里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孩子回去进行独自练习的效果并不佳。

 这个时候就要有老师进行单独指导了。

 不是在排练中单独和某个孩子说两句,得像讲考级曲目那样给孩子专门讲解

 可这话他怎么说。

 从巴赫到莫扎,从赋格到春天来了,两个人似乎哪里都合拍,就是关于对待音乐的一些问题总有冲突。

 陈璇心气高他知道,所以他认为冒然劝对方不合适。

 在这种问题上哪怕对方是他老婆他也不能太直接。

 虽说是帮对方排,可充其量他也就是帮忙听听提提问题,具体落实到排练环节还得是个人问题。

 就像陈璇忽然对他讲”你的节目得这么排这么排”,恐怕他也一时间不能接受。

 哪怕对方是他老婆...嗯...如果是老婆的话...

 也不行!

 就是这么硬。

 想了想李安把今天下午钢琴排练教室里录的第一遍视频和最后一遍视频按照反过来的顺序发给了对方。

 八万一:陈老师抽空也帮我指点指点/呲牙

 随着公交车停稳,李安收起耳机刚站起身。

 一组红色小字从眼前飘起。

 【来自郑博文的教学点+1】

 原来如此。

 他眯眼微微一琢磨,咧着嘴角乐呵呵的下车了。

 下午上排练课的时候他就发现了,没有出现在潜在生源名单列表里的学生也能给他提供教学点。

 当时他就联想到另外一种可能,非面授情况下他是不是也能获得教学点。

 现在看来这种联想是可以实现的。

 自己刚才录制的视频里有语音讲解,除了视频以为还有文字讲解。

 大概是郑博文这个孩子通过观看自己的视频讲解或者观看文字讲解有所收获,然后触发了教学点的产生。

 演奏中场休息的时候他拿出手机翻了翻和季洋的聊天记录,试图更进一步的验证这个发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