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读书,少想些害人害己的勾当

    否则,已经骂了出来。

    “既然宋押司并无功名傍身,那也谈不上有多少刀笔功夫。”

    黄裳笑了笑:“这么说来,老朽让你知耻而后勇,也没说错吧?”

    “黄大夫谈吐不俗,教训起在下一套一套的,莫非黄大夫有功名不成?”

    “老朽自然是有的。”

    “所以啊,这功名本就……嗯?”

    宋江差点咬到舌头:“你、你刚刚说什么?”

    “这是老朽的告身,给你看看也无妨。”

    黄裳从怀里取出一卷绫纸,在宋江面前摊开。

    告身乃唐宋时授官的凭信,类似后世的任命状。

    上面记载了任命者的户籍出身、经历、出生年甲以及中书省的任命词。

    由告身院制作,经过多层防伪技术,绝难仿制。

    “你、你……您老……是状元郎、端明殿学士?”

    宋江呆呆的用双臂将告身展开,看的汗流浃背。

    以他身为押司的专业水平,一眼就可以看出这告身真的不能再真了。

    可是,既然这告身是真的……

    宋江脑子嗡嗡作响,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正是老夫。”

    “罪人宋江些许小伤,竟有劳老……老先生亲自包扎,实在是罪该万死!”

    宋江猛然反应过来,径自从床上弹起,用膝盖和手肘支撑,向着黄裳连连磕头。

    “你有病么?”

    黄裳眉头大皱:“躺好!省得老夫还得给你再包一次,耽误老夫练武。”

    “……小人不敢!”

    宋江吓了一跳,老老实实躺回去。

    想到堂堂状元郎亲手给自己包扎伤势……

    宋江感动的差点哭出来。

    暗自决定,以后把这些纱布当做传家宝,留给后人。

    没办法,宋代民间对文人的崇拜,是深入骨子里面的。

    “你这蠢人知道老夫的身份,便这般前倨后恭,倒也好笑。”

    黄裳扯了扯嘴角:“既然如此,你且说说,状元有什么了不起的?”

    宋江:“……”

    这个问题,差不多等同于为什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甚至,涉及到终宋一代,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价值观。

    久而久之,民众都习惯了文人的地位尊崇。

    但真要把缘由剖析清楚,其实还是很难的。

    至少,宋江肚子里这点货,还说不清这个道理。

    “所以老夫没说错吧,你这人不学无术,却还满脑子愚忠。”

    黄裳淡淡道:“整天想些不着调的蠢事,偏偏还以为自己忠君爱国。”

    “……敢问老先生,在下想了什么不着调的蠢事?”

    “你现在的处境,不来清风山也该上梁山了。”

    黄裳笑了笑:“真要当了反贼,你就该想着招安了吧?”

    “……小人便有招安的念头,也是想着为国出力,何错之有?”

    宋江犹豫了下,没有否认。

    其实,造反再招安,确实是当时的主流。

    毕竟在两宋三百多年的历史里,有记载的起义就超过四百次。

    平均一年一次,还有富余。

    可这些义军都呈现都有着极为相似的特点——活动范围小、持续时间短。

    嗯,又小又短。

    像汉末黄巾、唐末黄巢、明末李自成这种席卷天下的战乱,两宋期间从未出现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